最佳答案
我们晓得佛法无论大小乘,基本上都重视身、口、意的清净。身口意所造的恶业,归纳起来,就有十样,身体造的恶业是杀、盗、淫;嘴巴造的恶业是妄语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;意念上造的业是贪、嗔、痴。像我们的身体本身也会使人乖离,拿现代语来说就是‘肢体语言’,怎么说身体会挑拨人家呢?譬如眼睛是身体的一部分,有时候用不着说话,一群人坐在一起蛮好的,对方故意跟你眨眼睛,示意某人对你不好,挑拨一下,就可使你们起仇恨。那个眨眼睛的动作就是身在造业。
言语上造业更厉害,中国儒家也经常讲到言语的严重性。书经上说:‘惟口出好兴戎’,也就是说,一言可以兴邦,一言可以丧邦。如果不深读历史,不会相信这句话;看历史就知道,往往因为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,一句话也可以使国家灭亡。
事实上,身、口两种业力的总指挥是意,也就是意识、意念、思想,意所造的业主要是由贪嗔痴而来。例如我们偶而有一点不高兴的心理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,在修行来讲,对人对事有一点不高兴,就已经犯了嗔戒。嗔的心理行为有很多,微细的较难察觉。
譬如一个好人讨厌一个坏人,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嘛!然而这个起厌恶的心,就是嗔恨心。这在人道行为来看,不能说有多大的错误,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过错,因为不高兴的心理绝对是厌恶的、嗔恨的。但是在菩薛道看这个坏人,却是怜悯的、慈悲的,等于我们看到自己最疼爱的儿女做坏事一样,虽然也愤怒,也打骂,然而当父母打孩子,往往一边打,一边流眼泪,那等于是菩萨的行为,内心没有真正的嗔恨。如果没有这种父母的心肠则不然,是非太明,善恶太清,已经是嗔心的种性。
我们晓得,阿修罗道译成中文是魔道的意思。阿修罗道也是天道,很高哦!人死后能到阿修罗道,谈何容易?我们通常所说的神道就是阿修罗道,此道众生善恶分得很清楚,因为嗔心重,不得证果,连天人的境界都谈不上,不过他有天人的功德福报。理由何在?因为他的意念上有戒禁取见,是者是之,非者非之,善恶是非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所以一个人在佛菩萨面前犯错,乃至打骂菩萨,往往还可以逃过去,如果在鬼神面前玩这一套,他非处罚你不可,因为他的善恶观念分得很严谨,但是在菩提道上却犯了嗔心的戒,正因戒禁取见的观念太重了,无法证果。
贪,三毒之一,如果一个人说他能万缘放下,只喜欢清净,那也是贪喔!贪恋清净也是贪,贪恋空也是贪。所以菩提道的究竟,连空也要彻底毕竟空。清净与空还要放下,否则虽然放下万缘,住在清净、空的境界上,也算贪恋。
大家喜欢打坐,修清净的定,目前尚未得定;就算得了定,如果贪图定的境界,则是犯了菩萨戒。为什么呢?因为贪恋禅定境界不会起慈悲心,不会牺牲自我而利他,慈悲利生做不到,因此犯菩萨戒。
痴,那更多了。总而言之,在没有明心见性、大彻大悟成佛以前,乃至于在菩萨地都是痴,都没有到达究竟。
杀、盗、淫、贪、嗔、痴、两舌、恶口、妄语、绮语叫十恶业。我们修行的重点在那里呢?不论大小乘,它的基础是先修十善业道,把身口意的恶业转成善业,这才叫修行。所以修行是随时随地检查自己的思想、言语、行为。
佛说一切众生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,意是在思想上制造,制造什么呢?时时走上错误的思想,好喜乖离,更相斗讼,总认为我的观念对,你的观念错。‘恼乱自他’,一有这种心理,第一个烦恼就是看不惯,我讨厌,跟着也使他人受害。
我们看到世界上有许多人做善事,看似种了善因,结果所得的却是恶果,其理由就因为欠缺般若智慧。修行在智慧,不要自认为在行善,往往身语意在造作增长种种恶业而不自知。
身、口、意这三种恶业相互辗转,譬如意识一动,嘴就讲话,身体也起行动,面部等六根的表情也出来了。或者看了别人的表情动作,受了外在境界的影响,而更增加自己内心的烦恼。‘辗转’两个字,就是由别人的因助自己的缘,或以自己的因助别人的缘。因缘相互轮转,像一串连环图一样,相互连锁发生关系,一切众生常在因缘辗转之间做不利他人的事。
‘相互谋害’,就是你害我,我害你。谋就是在打主意害人家,假如没有办法明着干,就在暗地里加害,即使信了宗教,还是一样。
最新回答共有10条回答
-
斯文的夏天
回复说谎话是口语中的妄语;写出来,是书面语中的妄语,且因为这种妄语能突破时空限制,其危害更大;工作中的弄虚作假,那是欺骗众生,那不是妄语,而是妄为。在佛教中,妄语在戒之列,其中最大的妄语是自己没有证悟得道而妄称自己是得道之人,用术语,那就是“未证谓证,未得谓得”,这是修道人最根本的戒条。此外,还有一种方便妄语,那就是为了别人的利益而说的“善意的谎言”。
为了众生,这是善;为了自己,这是恶。不论是思想,还是语言,还是行为,皆如此。
-
鳗鱼羽毛
回复妄语,词语,读作”wàng
yǔ“,意思是虚妄不实的话,说假话;撒谎、胡说;佛教五戒之一,又十恶之一。
出自《后汉书·王霸传》。
虚妄不实的话说假话。随便乱说或指荒唐无稽的话。南史.卷七十.循吏传.何远传:「卿能得我一妄语,则谢卿一缣。」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:「汝年尚少,何得妄语?」近妄言亦作「妄说」、「妄言」。
所谓大妄语,往往涉及诽谤、诋毁佛教三宝、或为教界圣贤、大德等,犯之直落金刚地狱。
小妄语就是您上面所提的那些琐碎的问题。一般来说,我们讲违心的话,若不是以中伤、或损毁对方为目的时,口业较轻。
某些妄语也称方便妄语,即出于善意所为,其目的往往为了使局面发展趋向好的方向。如客套、委婉语类。如医生面对垂危病人,并不会直接告知其病症的真相等等。
-
活泼的服饰
回复出家人不打诳语就是出家人不说谎话。
狂人诳语中的诳语就是说大话的意思。
打诳语属于五戒之内,出家人应严守。
任何人都可以去做,打诳语就是造口业,于人于己都不好。
一般人做不到,是因为不知道打诳语的后果,认真修行的人不论出家与否,都会努力的持戒打诳语。
扩展资料:
佛教的根本五个戒条是不杀、不盗、不淫、不妄语(不说谎、不胡言乱语)、不饮酒,只要是信佛的人都要遵守,不论出家或不出家的人,不论有没有受戒。
出家人是专业的佛教徒、佛弟子,当然更要率先垂范,严格遵守戒条规矩,自古至今逐渐衍生了“出家人不打诳语”的俗语,这句话也算是对出家人比一般人更讲究诚信的赞誉。
诳语,是一个名词,意思是骗人的,或者说谎话或者说大话。诳语现在也有指不可能实现的天方夜谭的事情,但是在现代这个科技发达的社会,只有人类想不到的,没有人类做不到的事情,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,或许这个社会诳语以后将会是可实现的。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出家人不打诳言
-
刻苦的饼干
回复在古代,妄语只限于直接的言语,尽管后来有了印刷术,但是散播的规模还是很有限,受骗的人不至于太多。但现在不相同了,有了新兴的印刷术,书刊报纸十分遍及,更有电视、电话、网络等作为散播妄语的工具,运用更便利灵敏,影响更广泛,一句谎言,就有可能诈骗全世界的人。
直接的言语,说过了就会消失,影响有限,但是文字和网络媒体,不但能诈骗一时一地的人,还能长期更大规模的传播,上圈套的人就无量无边。咱们现在是信息社会,翻开手机,广告,新闻,八卦,文章,视频等等,铺天盖地的出现在你的眼前,让人眼花缭乱,目不暇接。尤其是那些花边新闻、小道消息、广告等,为了流量,为了博眼球,为了利益,还有多少人能够保守做人的底线?里面还有多少内容是没有水分的?看现在许多文章或视频的标题,真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,怎样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就怎样来,怎样能赚流量就怎样来,哪管什么真话假话?所以现在发起改掉妄语,是十分有现实意义的。
妄语便是虚妄不实的言语。在佛教中分为三大类:大妄语,便利妄语,小妄语。
-
美满的信封
回复佛教所说的妄语,有大妄语、小妄语及方便妄语之分。如果是怕麻烦别人,没吃饭却说吃过了之类,属于方便妄语。其目的既不是为了伤害、欺骗他人,也不是为了个人利益,通常是没有妨碍的。
还有一种情况,则是为了利益众生。戒律记载,有位老比丘住在山中,某日,一只被猎人追赶的鹿从他面前跑过。 当猎人追来询问时,老比丘却指了另外的方向。他这么做,完全是出于对鹿的慈悲,虽是说了妄语,却没有罪过。
若以菩萨戒衡量,这样的妄语还有功德。在菩萨戒中,菩萨为了利益众生,可以杀人,可以偷盗。但我们必须明确这么做的前提,必须没有丝毫利己之心掺杂其中,也不是为自己的贪欲或烦恼找借口。 自我非常狡猾,会用各种方式进行伪装。
如果不能完全确定自己的发心,绝不要轻易在火中取栗。"。
-
文艺的宝贝
回复一方面是出于他们的戒律,另外一方面他们是出家人,而且信佛教他们的意识里会认为,这个世界是有佛在看着自己的言行,所以不能说谎。
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宗教,一方面是本土生长的宗教,另外一方面是外来宗教和本土的文化精神,民众信仰一起融合揉杂成的外来宗教,佛教就属于外来宗教,但是佛教在中国的受众很广,因为他很多理念是结合了中国本有的一些思想理念,这就非常贴合中国的实际,受到人们欢迎。
佛教很多僧人都自称老衲,但是他们还有一个就是出家人这个称号,因为佛教本身是要摒弃感情的,就是斩断凡尘,也就意味着自己已经不是自己,以前的家庭,以前的生活和你已经无关了,你已经摒弃了这些东西,你现在就是一个出家人,这个称号就可以看出,当你作为僧人的时候和你以前的意识形态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出家人是有戒律的,这关系到整个佛教体系的安稳与发展。当然了在任何地方,任何公司,任何国家乃至社会,都是有规矩的,佛教也不例外,他们是有自己的戒律的,他们的戒律规定不能妄言,这就叫出家人不打诳语。
当然信奉佛教的人心中是有信仰,他们认为佛就在心中,这样一来自己做的每一件事,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佛感知到,所以他们肯定不会去说谎话欺骗自己内心的佛,所以就不会说谎了。
-
强健的大地
回复算是妄语,心口相违,与事相违。要知道,妄语的定义就是以欺诳心说不实语,即使是善意的,也是妄语,只是果报不同而已。善意的、为了利益他人的,以事来讲,当然果报成熟后是可乐果,但是,以语言讲,妄语还是会得到妄语的果报,因果是没有人情可讲的。所以,在律师讲律时,就“追兔子”那段说:最好的处理就是默不作声。律的确有开遮持犯,但经中也有明文,“律唯佛一人能制······”所以,所有的开遮持犯都要以佛语为准,凡夫怎敢妄开。所以结集律藏时,500阿罗汉就佛临入涅盘的一句“小小戒可舍”展开辩论,最后德高望重的大迦叶尊者一句敲定“佛已制 不可改 佛未制 不可制”。具体的开遮持犯律中都有明文可循,律中没有的,犯了就是犯了,怎敢妄说是“开”,强说是开“开”那也只是自己开的,算是自己的变通,不该说是“开”,菩萨尚无权说开某条,何况凡夫 。更多戒律的问题,可以去看弘一大师著的《南山律在家备览》。戒相微细,难持难守,不学不知道,一学吓一跳
-
会撒娇的御姐
回复所谓‘妄’者,非真即妄。
妄语属十恶法,以其果报程度,亦有大小之分。
大妄语多指未证谓证、未得谓得、未悟谓悟,或者蓄意言之凿凿地毁谤三宝之类的谎言,多半试图以此为自己博得一时威望、名利而设,全然不顾未来恶果。这样的人,要么不信因果报应,要么执断常邪见,是故于恶行无所顾忌。
除大妄语之外的其他妄言,一般称为小妄语。小妄语亦有善恶之分:我们时常为了方便自己,或者不致自己尴尬难堪、或者为达某种私欲目的、或者哗众取宠引人注目(如琦语是),于是脱口胡言,这样的妄语,虽然没有大妄语那么重的恶果,但累土涓流,早晚汇成山海之巨,天长日久,养成恶习,其罪非轻。
另外有一种'方便妄语',也即楼主所言‘善意的谎言’,其目的不为害人,惟图己便。这样的方便,常常会在客套、避嫌、鼓励、恭维的场合下使用。譬如面对垂危病人,说为小恙;慰勉学童早晚成才等等。
方便的话,要有智慧、能够把握分寸为佳。若是随意信手拈来,难免落下虚妄不实的口实。学佛的人更要仔细,心诚为本,某些不合时宜的话,把握不好分寸就不要讲出来,否则口业如山,难免恶果,佛家有所谓“方便出下流”就是这个意思了。
南无阿弥陀佛!
明心合十!
-
靓丽的西牛
回复撒谎属于 妄语 里面。
撒谎果报是:常被骗。
1,欺骗了小猫,小狗,罪轻。
2,欺骗了朋友,重一些。
3,欺骗了父母,老师,重罪。
4,欺骗了圣人,佛,菩萨,罗汉,特重罪。
热门文章
- 小孩不爱吃饭死亡的视频是真的吗
- 奥特曼家住在那
- 中国银行手机银行的收费是怎么样的
- 请问大神们橙光游戏里怎么做好感值的分歧结局
-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饺筹拷什么锟斤拷
- 有什么好看的穿越类型的漫画
- 儿童动画片推荐
- 宝宝巴士动画片全集有什么
- IPTV上的动漫剧场是什么业务
- 灰姑娘一共有几部电影
- 为什么佛教那么灵
- 求广场舞歌名
- 有人愿意花百万养殖蛙,宠物蛙到底是怎样的品种呢
- 怎样可以查询自己的快递单号呢
- 哪个女明星的波波头造型最美
- 天猫违规处罚的计分周期是多久
- 吃了紧急避孕药多久能要孩子
- 网银转账一般多久到账
- 感染艾滋病毒能活多久
- 先天性白血病能活多久
- 关于临沂招聘的哪个网站最真实可靠
- 请问‘寿司学徒’是具体工作内容是什么
- “qq群”里真能找到工作吗
- 世纪金源物业云南保安部基础工资多少
- 2022年12月湘西州吉首有什么编外考试
- 漫展了不同价位的福袋分别能开出什么啊,求解
- 有没有好看的古风中国漫画,只要古风漫画,穿越的也行
- 给个可以看赏金神侠和乌龙院漫画的网址
- 向的漫画呐,有专门的app吗,bl都看腻了
- 谁知道有一部漫是说把少女变成作战机器人的
- 儿童小汽车玩具怎么玩
- 07本田cbr1000rr通病
- 青州到滨州多少公里
- 奇瑞风云2进气压力传感器怎么会有机油
- 常熟做汽车内饰的企业有哪些
- 安徽胸科医院怎么样
- 狼王纺车轮怎么样
- 10款中式客厅电视背景墙,教你如何呈现儒雅国风!
- 十二平方的客厅怎么装
- 亨氏辅食怎么样